临床中药学(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发布时间:2020/12/23 15:17:19 人气:

一、沿革


     2010年药剂科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收集各临床科室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事件,1-10月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34份并将每季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汇总反馈到各病区及相关科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临床药师主编的《药讯》按季度发给各病区,我院临床药学服务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严格审核处方,查对处方数量3.5万份。


    2011年药剂科积极搜集药品相关信息,时刻关注ADR,做好记录、追踪、上报药品质量方面工作,得到我省ADR监测中心认可。规范科室药品特别是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工作使药剂管理纳入法制化、正规化、程序化轨道。实现采购、质量验收、储存管理、调剂、小包装使用制度逐项完善;中药饮片质量可控,验质记录、全部质检报告单装订成册;饮片质量评估16次/年,中药质量管理标准化、程序化,质检率100%.以“追求品质”理念求发展,已经形成“祖研”品牌效应。选送一名本科学历药学人员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脱产系统学习临床药学专业理论。


2012年临床药师毕业后按照临床药师职责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药师查房和会诊记录、处方的审核等一系列临床药师工作,力求完善临床药学服务临床工作。在评价临床用药疗效,分析、评估用药风险和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基础上,对临床科室进行了抗菌药物培训,对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有效监测;《药讯》专刊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咨询;实施处方和用药医嘱点评与干预,提升了我院用药水平。结合临床药学工作上报药品ADR报表83份、医疗器械ADR报表27份;对药剂科临床药学、抗菌素分级使用、药历页、处方点评及监测ADR工作。选送一名本科学历药学人员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脱产系统学习临床药学专业理论。


药剂科组织人员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并被批准,吴秉纯、王伟明为学术带头人,高山为学科带头人,张树明、王朝宇为后备学科带头人。


    2013年临床中药学在收集整理临床有效处方、建设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体系等方向开展了相关工作。


学科开展中成药合理性研究,对临床用药进行监测点评。临床药学研究不但对中成药进行临床用药监测点评,对西药、中药饮片处方同样进行了点评:门诊西药处方点评1500份;门诊草药处方1500份,住院医嘱点评450份。第二名临床药师毕业后分配的南岗分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高山、周春源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4年学科在严把药品质量关的方向上,建立了中药饮片质检室,购买二氧化硫快速检测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等设备,配备了专业质检员。对中药饮片中的重金属、二氧化硫、显微鉴别、水分等项目进行检查,同时对国家重点检查品种进行重点抽检,以加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我院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监测研究上报工作。


2015学科增加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我院安装合理用药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包括合理用药安全与质量检测系统、处方点评与分析管理系统、临床用药监控系统(抗菌药物管理系统)。11月份,国家将开展对国家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的中期检查评估工作,相关人员认真按照检查指标体系整理、总结相关材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了检查,取得较好成绩。临床药师参与查房200余人次,参与临床用药方案制定80余人次,上报器械不良反应114份,药品不良反应220份。


2016根据《国家中药饮片专项检查》增加住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为了提高调剂人员专业水平,在全院开展系列讲座《中药鉴定学培训班》,聘请武一华老师为全院讲授中药饮片的鉴别知识。为方便医师开具合理处方,新增加“配伍禁忌判断”、“特殊人群判断”、“给药途径和单次量判断”及“重复用药判断”四项功能,发现医师开具问题处方及时提示。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展临床中药处方点评,将“处方总味数”“处方最大金额数”“中药处方的平均金额”等加入了合理用药系统,为下一步全面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做准备。全年共计点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600份、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240份、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240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240份,并按照医生得分排名。


二、围绕学科研究方向的科研项目质量和数量


     近三年来成功申报各项课题7项,省部级3项,现在研5项,共发表学科相关文章23篇。近三年来获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黑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医药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临床药学工作获得了2010、2012年度哈尔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称号,本学科学科带头人获得2014年中国医院药学领导力奖,近两年来申报新制剂2项。


三、学科队伍与人才培养


    本学科设有学科带头人1人,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学科现有科研人员31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1人,高职人员24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现已培养全国中医中药专家学术继承人7名、培养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研究生22名,培养临床药师2人,近年来培养在职研究生8人。45岁以上14人,30-45岁之间13人,30岁以下4人。现已形成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技术力量强大,能够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整体素质较高的科研队伍。本学科45岁以下副高以上职称共有7人,在学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科人员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紧密团结、相互交流、相得益彰,形成了各专业间的渗透、科研难题共同探讨,协同攻关的药学技术团队。


四、条件建设


1、硬件条件


    临床中药学学科在我院医院药学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学科具备开展实用技术及医院制剂研发所需的中药饮片质检室、临床药师工作室、大型煎药室等实验室。学科现共享国家中药剂型改革基地、黑龙江省中药剂型改革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新剂型工程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试验室、中药剂型实验室)。


2、人才保障


学科现有科研人员31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1人,高职人员24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现已培养全国中医中药专家学术继承人7名、培养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研究生22余名,培养临床药师2人,近年来培养在职研究生8人。科研队伍人员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工作中能够团结合作,形成了很好的学风,整体素质较高。同时本学科将逐步完善相应的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和自己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提高保障。


0451-5565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