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精粹

发布时间:2023/3/31 17:08:23 人气:

双心疾病个案分析


患者,齐某,女,56岁,哈尔滨市人,2016年3月23日初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伴乏力,加重2天,情绪情动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失眠,心烦易怒,焦虑明显,食欲差,二便可,于外院就诊,具体治疗不详,疗效不显著,病情逐渐加重,遂来我院门诊就诊,主要症状为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心烦易怒,焦虑明显,失眠,食欲差,二便可。BP:140/100mmhg,HR:96次/分,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ST-T改变,舌质暗紫,苔薄白,脉沉滑无力。中医诊断:胸痹 不寐 西医诊断:冠心病 神经性失眠。中医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安神定悸。

处方:黄芪30g  当归20g  赤芍20g  川芎20g  瓜蒌20g  郁金20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珍珠母30g  磁石20g  远志15g  夜交藤20g  枣仁30g  甘草10g  柴胡20g  黄芩15g  扁豆20g  砂仁10g  半夏15g  生姜15g。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2016年3月29日复诊,患者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症状好转,饮食可,睡眠质量好转,二便可,仍有心烦焦虑,舌质红,苔薄白,脉沉滑。BP:130/100mmhg,HR:82次/分,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心烦焦虑明显故主方不变,在前方基础上加百合20g,合欢皮20g以解郁安神,加茯苓20g,白术20g以健脾宁心,加薄荷15g以疏肝解郁。减瓜蒌,郁金,扁豆。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2016年4月5日复诊,患者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症状进一步好转,失眠,焦虑症状较前有所缓解,饮食可,二便可,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滑数。BP:120/100mmhg,HR:88次/分,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故主方不变,在前方基础上加焦栀子15g以凉心肾。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2016年4月12日复诊,患者偶有心慌、胸闷、气短,焦虑症状明显好转,睡眠质量好转,偶有失眠,胃脘部不适,呃逆,饮食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BP:130/80mmhg,HR:80次/分,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好转,偶有失眠,胃脘部不适,时有呃逆,故主方不变,在前方基础上改夜交藤30g以宁心安神,加香附15g,瓦楞子15g,香橼15g以调理脾胃气机。方药如下。

处方:黄芪30g  当归20g  赤芍20g  川芎20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珍珠母30g  磁石20g  远志15g  夜交藤30g  枣仁30g  甘草10g  柴胡20g  黄芩15g  砂仁10g  半夏15g  生姜15g  百合20g  合欢皮20g  茯苓20g  白术20g  薄荷15g  焦栀子15g  香附15g  瓦楞子15g  香附15g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以此方巩固治疗。


2、讨论

“双心病”,又称为心理心脏病或精神心脏病,主要研究心理心脏之间的关联,“双心病”从心、神志两方面着手,最终达到“心身同治”。本研究从心血管系统的理论体系出发,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方面的影响或表现出心脏症状的心理疾病进行适时、恰当的干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双心医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双心医学的成就不仅表现在医疗技术的提高,还表现在患者对心理心脏疾患的重视及积极地治疗,双心医学的发展不仅缓解了病人的身心疾苦,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心脏疾患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范畴,抑郁焦虑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双心病”为心主血脉、主神明这两大生理功能失调的表现,《灵枢· 本神》载“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循行于脉中,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冠心病是心之血脉受损,心主血脉失常的表现之一,它既影响着心功能及心脏的泵血,同时也是心主血脉失常的重要原因。心主神明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各个脏腑、形体、官窍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下进行协调分工合作,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神志、思维、情感活动等,《灵枢·本神》中所说的 “所以任物者为之心”。现代相关研究表明,心脏具有分泌心钠素、脑钠肽等物质的功能,大脑内也检测到心纳素的特异性受体,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给予双心疾病一定程度的证明[1]。

胸痹患者患病后心气不足,加之不能正确的认识疾病本身,因此易于产生悲伤、恐惧的心理,久之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产生抑郁状态;长期的抑郁状态又易致气滞、血瘀、痰结,心气推动血行无力而致血脉瘀阻而发为本病。治疗方法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主。本例患者,中年女性,其舌脉之象皆有正虚邪实之征,四诊合参,辨证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肝郁气滞。该患者心气不足,肝气郁滞,运血无力,血不养心,使心脉失养、或因痰瘀阻于脉络碍于濡养,气虚生痰,气虚血瘀,因痰致瘀,引发本病。

据此,徐惠梅教授采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方中黄芪有升阳补气的作用。配以当归,赤芍,川芎以活血祛瘀而不伤血。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加瓜蒌、郁金以宽胸理气,茯苓、白术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远志、夜交藤以安神定悸全方共凑补气化瘀疏肝理气功效。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张氏等发现,柴胡皂苷能够通过抑制大脑组织海马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蛋白表达、降低大脑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减少大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而起到抗抑郁作用[2]。焦栀子有效地延长睡眠的时间及镇痛作用和抗惊厥。合欢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焦虑[3]的作用。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能通过保护心肌抗氧化酶的活性,抵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4]。

由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前期治疗主方基本不变,仅随症加减。“双心病”一般病程较长,患者情志因素对本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准确的辩证治疗和患者积极的配合,因此疗效显著,此例患者在门诊间断性治疗3月,在随后的回访得知,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再无胸闷、心慌、心烦、焦虑,夜寐欠佳等症状,现已基本停止药物治疗。

双心病”的治疗应从心与情志两个方面着手,二者常相互影响。基于此,建议治疗时应两者结合,根据心理及躯体症状的偏颇、有无精神诱因等症状,把握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主要病理状态,适时调整方药,再根据具体症状及舌脉等临床表现调整活血、补气、化痰药物的轻重,“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即能收到明显疗效。

 


0451-55653086